隔震支座
時間:2020-06-17 21:49:15
閱讀:

膠隔震支座
建筑隔震橡膠支座由多層橡膠和多層鋼板或其它材料交替疊置組合而成。對應不同建筑、橋梁的要求隔震橡膠支座可以有不同的疊層結構、制造工藝和配方設計,以滿足所需要的垂直剛度、側向變形、阻尼、耐久性等性能要求。
隔震原理
建筑隔震橡膠支座的原理是在建筑物底部與基礎之間設置隔離層,使上部結構與固結于地基中的基礎分離,從而阻隔地震波向上部結構傳播。
主要類型有:橡膠隔震支座、滑移隔震支座、板式橡膠支座、盆式橡膠支座
建筑隔震橡膠支座由多層橡膠和多層鋼板或其它材料交替疊置組合而成。對應不同建筑、橋梁的要求隔震橡膠支座可以有不同的疊層結構、制造工藝和配方設計,以滿足所需要的垂直剛度、側向變形、阻尼、耐久性等性能要求。
隔震原理
建筑隔震橡膠支座的原理是在建筑物底部與基礎之間設置隔離層,使上部結構與固結于地基中的基礎分離,從而阻隔地震波向上部結構傳播。
主要類型有:橡膠隔震支座、滑移隔震支座、板式橡膠支座、盆式橡膠支座
對比內容 |
傳統抗震結構 |
橡膠隔震結構 |
抗震概念及途徑 |
傳統硬抗概念,加強結構,加粗斷面 |
以柔克剛新概念,調整結構動力特性,隔震、耗能 |
做法 |
結構固定于基礎上 |
結構置于隔震層之上或用隔震支座將結構隔開 |
結構反應 |
放大地面反應 |
減少結構反應1/4-1/10 |
地震中狀態 |
劇烈振動,非彈性變形、破壞 |
緩慢平動、彈性變形、無損壞 |
設計依據 |
按預定烈度 |
考慮突發性超烈度大地震 |
防護對象 |
只考慮結構本身 |
既保護結構也保護結構內部設備、儀器、裝修等 |
使用范圍 |
一般用于新設計的建筑結構物 |
適用于新建筑結構及舊建筑減震耗能,既適用于一般結構,也適用于重要結構、儀器設備等 |
經濟性 |
增加造價3%-20% |
節省造價3%-15% |
滑移隔震支座
包括石墨墊層滑移支座、不銹鋼板滑動支座和聚四氟乙烯滑動支座。這類支座沒有明確的自振周期,對含各頻段的地震波都不敏感,對各類場地地震波 都有隔震效果。這種支座的剪力位移滯回曲線為強非線性庫侖摩擦曲線,能激起結構的高頻反應。由于支座本身不具位移恢復能力,隔震層最大位移和殘留位移可能較大,一般要和其它恢復力裝置配合使用
板式橡膠支座
板式橡膠支座由多層天然橡膠與薄鋼板鑲嵌、粘合、硫化而成一種橋梁支座產品。該種類型的橡膠支座有足夠的豎向剛度以承受垂直荷載,且能將上部構造的壓力可靠地傳遞給墩臺;有良好的彈性以適應梁端的轉動;有較大的剪切變形以滿足上部構造的水平位移;
盆式橡膠支座
盆式支座是鋼構件與橡膠組合而成的新型橋梁支座與同類的其它型號盆式支座和鑄鋼輥軸支座相比,具有承載能力大、水平位移量大、轉動靈活等特點,且重量輕結構緊湊,構造簡單,建筑高度低,加工制造方便,節省鋼材,降低造價等優點,是適宜于大垮橋梁使用的較理想的支座。本系列支座承載力為31個級別,承載力0.8MN-60MN,能滿足大型橋梁建造的需要。
減隔震技術的應用
如何建造在突發強震中確保安全的建筑物、構筑物,采取一種安全有效、合理、經濟的結構體系,是工程領域的重大課題,對有效減輕地震災害有著重要的現實意義和深遠的歷史意義。
人們在長期抵御地震災害的過程中,積累了豐富的經驗,防震的技術已從傳統的、被動的抗震方法向主動的、積極的減震隔震方法過度。
隔震建筑是利用隔震器和阻尼器,延長建筑物振動周期及增加阻尼比,消耗地震對建筑物釋放的能量,降低地震力對建筑物的襲擊。
消能減振技術是通過“柔性消能”的途徑減小結構的地震反應,因而減少剪力墻的設置,減小結構斷面和配筋,其抗震安全度反而提高。
減隔震技術的應用
如何建造在突發強震中確保安全的建筑物、構筑物,采取一種安全有效、合理、經濟的結構體系,是工程領域的重大課題,對有效減輕地震災害有著重要的現實意義和深遠的歷史意義。
人們在長期抵御地震災害的過程中,積累了豐富的經驗,防震的技術已從傳統的、被動的抗震方法向主動的、積極的減震隔震方法過度。
隔震建筑是利用隔震器和阻尼器,延長建筑物振動周期及增加阻尼比,消耗地震對建筑物釋放的能量,降低地震力對建筑物的襲擊。
消能減振技術是通過“柔性消能”的途徑減小結構的地震反應,因而減少剪力墻的設置,減小結構斷面和配筋,其抗震安全度反而提高。